大学生记者:湖北日报的“良心药”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远大医药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湖北药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你们感到了压力吗?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国范(50后):
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我们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良心药精神传递给每个员工,按照国家新版GMP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救命药、良心药和特效药。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好药,并推动企业发展。
大学生记者:参观了伴随远大医药半个世纪的石磨石碾,也看到了如今现代化的生产研发设备,我们感受到远大医药这么多年来,不仅勇担了社会责任,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请问企业是如何兼顾责任和市场的?
谢国范:除了生产救命药,如今我们还大力创新发展生物制药、特色原料药,以及眼科、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用药,从2004年起到2013年12月底,远大医 药共申请11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6项,授权发明专利34项。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生记者:当年远大仿制救命药二巯基丙醇,拯救了很多生命。如今远大在新的救命药研发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远大医药总经理助理杨波(60后):
我们研发了欣维宁(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这些产品已成为中国医院手术、重症急救领域的重要药品。欣维宁(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是一种抗凝药,目前在国内处于市场领导地位,占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大学生记者:远大医药组织员工上太行山、井冈山,开展寻根之旅,这些活动对传承红色药企精神起到了什么作用?
远大医药制剂分公司总经理朱军(60后):
在去太行山八路军卫生制造厂驻地寻根的同时,我们还为当地村民修路、助学。这些活动既帮助大家重温历史,更让大家深切体会红色药企的精神内核,为的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大学生记者:请问通过这次良心药报道,您对媒体的感受是怎样的?
谢国范:我们感受到,媒体不仅是旁观者,更是社会的建设者。报道提醒企业自律,鞭策我们不断前进。总结起来,媒体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企业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者,我们二者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记者:我们大学生记者今天第一次走进红色药企,重新学习了《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感人故事!请问谢总,作为一名红色药企的领军人,您对我们90后以及药企下一批接班人有什么寄语和期望呢?
谢国范:我想送给你们三句话:“一是不怕吃苦;二是坚持好的作风;三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我的家风就是“不占不贪,勤学上进”。我年轻的时候,曾 在工厂食堂工作,低价买了一碗排骨汤带回家,被父亲狠狠批评了一顿。“我们家不缺这个,不要占公家便宜。”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44年来,我一直将父亲的 教诲谨记于心。我们的厂风也是“一心一意,不怕吃亏、坚守坚持”,我想这些都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