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远大
公司介绍 战略发展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创新布局 创新管线
国际化
全球拓展 合作伙伴 全球研发中心 国际合作
投资者关系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中心 旗下品牌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媒体报道 媒体垂询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人才理念 研发团队 员工生活 工作机会
CN
简体 EN
聚焦远大
· 公司介绍 · 战略发展 ·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 创新布局 · 创新管线
产品与服务
· 产品中心 · 旗下品牌 ·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媒体报道 · 媒体垂询 ·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 人才理念 · 研发团队 · 员工生活 · 工作机会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返回
多家央媒采访红色药企
2013-11-19

远大像社会发出倡议:做良心药,做放心药

      本报讯(记者杨麟,实习生孙上、彭芳,通讯员吕杰)昨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中央媒体及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荆楚网等省内媒体记者,赴位于武汉市东西湖的远大医药,采访“良心药”现象。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一批新老员工参加采访座谈,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专程赶来。

  省食药监局副巡视员黎幼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湖北日报的“良心药”报道,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时代在变,生产环境在变,管理制度在变,但坚守“良心药”的精神不能变。黄金有价药无价,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药企不仅要生产“良心药”,更要坚持生产“责任药”,对生命负责。

  远大医药总经理史晓峰介绍,远大医药57年亏本坚守“良心药”,一是红色药企救死扶伤的传统,二是企业权衡利弊,目前远大医药有400多种药品,新药创造的利润可以弥补亏损,保证企业发展。

  当天,该公司发出《做良心药,做放心药,药品安全及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书》。《倡议书》说,药品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每个医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做良心药,做放心药,特别是救命药,哪怕亏本,也要坚持生产和储备。

  参加采访的记者表示,“良心药”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时代精神的传承。

 

吴天祥的两次鞠躬

(见习记者 王成龙 实习生 孙上 彭芳)

 

“为你们的默默坚守,我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昨日上午,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制剂分公司,吴天祥郑重地向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深鞠一躬。

  谢国范忙站起,扶住吴天祥,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吴天祥说,得知远大医药有座谈会,他推掉了上午的工作安排,专程赶来。他身边的许多朋友还有家人,都认真读了《湖北日报》的有关报道。大家交口称赞,这家药企了不起,不简单!

  “16岁时,我第一次看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至今清楚记得电影主题歌。”怕大家不信,吴天祥干脆唱了起来:“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亿万人民是一个整体,同甘苦、共呼吸,团结友爱最亲密……”他说,良心药的精神就像这首歌曲,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淡忘,会深深烙在人们心里。

  吴天祥长期负责信访工作,不少群众曾向他反映遇到卖假药等不良现象。他建议,社会应加大对良心药企的宣传,“多宣传一分正能量,就对歪风邪气多一次打击。我要代表老百姓,向远大的尽责守护致敬。”

  语毕,吴天祥再次站起鞠躬。谢国范忙扶住吴老,郑重承诺:“这是生命的嘱托,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将传承。”

 

53年前,救命药是这样生产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背后的故事

 

  昨日,几位老人在刚通过GMP认证的远大自动化生产线旁,询问着工人们药品的生产环节,了解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53年前,我们也还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光荣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国家任务。当时的生产环境,与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啊。”83岁的原生产车间主任谈志卿、78岁的原灌装工人张幼凤说。

  那是1960年2月2日下午,大年初七,春节刚过。

  接到任务时,谈志卿他们刚刚完成一个批次的药品生产。“厂里当即组织了50多个人,腾出厂房和生产线,开始生产准备。”

  当时生产二巯基丙醇,是在汉口陈家墩老厂的小锅炉房对面,生产环境恶劣、艰苦。

   “首先是原料药的制备。这个过程充满了危险。因为缺乏原料,需要化学合成丙烯醇、硫化氢,硫氯化钾,产生的气体气味都比较大,除了熏人眼鼻外,还会产生恶心等不良反应。而在溴化的一步,需要人工加冰块控温,否则温度急剧上升,就会带来爆炸的危险。”谈志卿回忆说。

  伴随着危险的过程,还需要完成精细活。“这个药品不是水溶剂,要用油溶解。当时只有混浊不清的芝麻油,从食品级到药品级,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过滤、提纯。”谈志卿说。

  到了药品封装环节,同样有风险。“药品灌装,不能戴手套,工人需要徒手在酒精灯旁融化玻璃、封装药品,一不小心就会滴落到手上。我们很多工人,手伸出来都是道道疤痕啊。”张幼凤说。

  原技术科长李永东告诉记者,药品出厂前,为了检查药品是否达标,需要让药品通过一个特定的暗箱,后面用日光灯来照射,质量管理人员长时间迎着光,察看瓶里是否有杂质和异物。

  就这样,20多个小时后,1万支二巯基丙醇送下了生产线。时间是2月3日黎明。

  2月3日的深夜,两箱共4000支二巯基丙醇运抵目的地山西平陆,61个阶级兄弟终于得救了。

  这就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背后,在原武汉制药厂发生的故事。“生产这种药品,凭的是一种精神和信念。”谈志卿激动地对如今的年轻工人们说。

  这种精神与信念,在生产线传承着……(2013年11月27日 《湖北日报》 11版)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新闻

  • 新序启 | 远大医药产品收获新进展(2月篇)
    新序启 | 远大医药产品收获新进展(2月篇)

    2023-02-27

  • 远大医药全球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ITM-11中国IND申请获受理
    远大医药全球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ITM-11中国IND申请获受理

    2023-02-27

  • 远大医药全球创新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在瑞金海南医院顺利完成中国首例特许准入房颤激光消融手术
    远大医药全球创新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在瑞金海南医院顺利完成中国首例特许准入房颤激光消融手术

    2023-02-27

遠大醫藥集團
聚焦远大
公司介绍 战略发展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创新布局 创新管线
科研创新
全球拓展 合作伙伴 全球研发中心 国际合作
科研创新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中心 旗下品牌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媒体报道 媒体垂询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人才理念 研发团队 员工生活 工作机会
版权所有 ©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828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597号
法律条款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