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远大
公司介绍 战略发展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创新布局 创新管线
国际化
全球拓展 合作伙伴 全球研发中心 国际合作
投资者关系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中心 旗下品牌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媒体报道 媒体垂询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人才理念 研发团队 员工生活 工作机会
CN
简体 EN
聚焦远大
· 公司介绍 · 战略发展 ·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 创新布局 · 创新管线
产品与服务
· 产品中心 · 旗下品牌 ·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媒体报道 · 媒体垂询 ·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 人才理念 · 研发团队 · 员工生活 · 工作机会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返回
“大塞车”正在疏通 救命药落地可期
2018-12-14

发布时间:2018-12-14 08:4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胡蔓 通讯员 魏薇

未雨绸缪,远大摩拳擦掌

钇90,从揽入怀中到敲开国门,无疑需要时日。

等待中,远大思泰子公司负责人唐纬坤的心情忐忑而急迫。对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救命药,他深感如履薄冰。没有经验可借,又要与时间赛跑,谈何容易!

其实,早在双方完成交割之前,远大就迫不及待地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一份沟通交流申请。

这份交流申请似一个缓冲带,创新药物、生物药、复杂仿制药等在研发过程和注册申请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项目管理人员沟通,以作为研发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本作好打持久战准备,唐纬坤却等来振奋消息。

10月30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为了加快临床急需的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对近10年在美国、欧盟或日本上市的新药,包括治疗罕见病、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开展品种遴选。对入选的境外新药,受理后6个月内完成技术审评。

同时,唐纬坤接到国家药监局电话,建议远大按新政调整沟通交流策略。

据唐纬坤介绍,当前,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收集海外,同时,未雨绸缪,展开对大陆临床医生的培训工作,首批培训10名至20名介入放射医生。

“培训过程环环相扣,在8个月时间里完成熟练操作和3次海外现场培训。”唐纬坤坦言,如此曲突徙薪,就是不想让钇90落地中国有任何闪失。

当希望大门开启,远大不再避讳更大的抱负。“进口药毕竟昂贵,实现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已在计划之列。”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表示,除了让患者有药可用,还希望能让钇90成为更多患者用得起的药。

一份期待:让更多良药落地

这曾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存在。根据我国药监部门提供的数据,2001年至2016年发达国家批准上市的433 种新药,在中国上市的只有100多种。一些典型新药,上市时间甚至比欧美晚5年至7年。

如此尴尬与药审史上的“大塞车”不无关系。

2017年前,中国药监部门并不认可新药在境外取得的临床试验数据。更绕不开的是,临床试验机构少、审批机构专业人员少、审批流程不合理等原因也直接导致了“审批拥堵”。据《2015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当年,约120名药审中心工作人员,完成了9601件审评任务,但仍然有1.7万件积压。更无奈的是,中国药品审评程序中并未开通优先审评的绿色通道。不论临床需求是否迫切,新药上市前都要按照先来后到,排队等待。

这种并不健康的新药上市“生态链”,致使临床急需的药品迟迟不能落地。

早在2006年,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的2价HPV疫苗就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其后,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准许该疫苗接种注射。然而,由于该疫苗在中国未能及时获批,不少中国女性只能选择出境在私立诊所接种。直至2016年7月,首支HPV疫苗才获准在中国上市,审批过程经历10年。在这背后,是中国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万、死亡人数约3万的残酷数字。许多专家曾痛心疾首地说,如不尽早建立免疫屏障,而是在实验室里、在临床机构做小样本试验,那么更大范围的人已进入到危险期。

反思的声音愈发振聋发聩: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药品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该怎样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药品审批上市制度设计上的这种“晚一步,慢半拍”饱受诟病,破旧立新势在必行。

 破旧立新:药审新政提速

同样是宫颈癌疫苗,“9价”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2018年4月底,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9价HPV疫苗上市,其审批速度之快,在中国药品审批史上没有前例,从提出申请到获批上市,只有8天。

这样的“火箭速度”与多项药审新政息息相关。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这份被业内称为“44号文”的文件,拉开了中国药审制度改革的大幕。次年,药审改革配套措施之一的“优先审评”制度正式落地,临床急需药品被优先审评审批。进入2017年,药审制度改革再出重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将临床试验机构改为备案管理,“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政策出台。

指挥棒下,现实巨变。

过去,通过认定的临床试验机构仅600余家,能够开展Ⅰ期临床试验的仅有100余家,如今,从资格认定改成备案管理,意味着更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都可能成为临床试验机构。药品审评中心工作人员从5年前的100余人增加到600多人。此外,还设立了快速通道、优先审评、加速审批、突破性疗法等4条特别审批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约有20家外企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约35%为肿瘤治疗药。一批跨国企业的新药名列其中,囊括丙肝、糖尿病、帕金森病、艾滋病、高血压、抑郁症等治疗领域。

2018年8月15日,罗氏安圣莎(阿来替尼)进口注册申请获批,被称为“上市时滞最短的一款新药”,几乎实现了海外新药在中国与欧盟同步上市。

“未来可期!”业内人士描绘了更深一层的愿景:药审提速,不仅惠及中国患者,也将驱使本土药企转换研发模式,激活、释放行业新动能。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新闻

  • 媒体聚焦 | 多家媒体关注恩卓润®、恩明润®全国上市
    媒体聚焦 | 多家媒体关注恩卓润®、恩明润®全国上市

    2022-09-07

  •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钇[90Y]微球注射液全国上市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钇[90Y]微球注射液全国上市

    2022-07-22

  • 中国首例钇[90Y]树脂微球治疗的肝癌患者成功切除肝脏肿瘤
    中国首例钇[90Y]树脂微球治疗的肝癌患者成功切除肝脏肿瘤

    2022-06-08

遠大醫藥集團
聚焦远大
公司介绍 战略发展 社会责任
科研创新
创新布局 创新管线
科研创新
全球拓展 合作伙伴 全球研发中心 国际合作
科研创新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中心 旗下品牌 质量安全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媒体报道 媒体垂询 多媒体专区
职业发展
人才理念 研发团队 员工生活 工作机会
版权所有 ©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828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597号
法律条款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