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泌尿肿瘤核药研发与本土化发展专家顾问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全国泌尿外科及核医学科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核素诊断与基因检测在泌尿肿瘤诊疗中的创新应用及未来趋势,为加速我国泌尿肿瘤核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会议展现了远大医药在核药领域和基因检测领域的深厚布局与坚定承诺。

本次会议本次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魏强教授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肿瘤诊疗领域,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正在发生。我们正走向“诊疗一体化”的临床管理新路径。而驱动这场革命的核心引擎,正是今天会议的两大主角:核素诊疗与基因组学。

本次会议也特别邀请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少刚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毕建斌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会议设置了三个专题报告环节,首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黄蕤教授介绍《泌尿肿瘤核药研发进展与华西经验》,黄蕤教授展示了核医学驱动的“诊疗一体化”正在重塑泌尿肿瘤治疗版图。从行业前沿与本土化实践两条主线,完整呈现了“可视化精准甄别—个体化打击—规范化评估”的新范式,“华西经验”在于团队以MDT为核心,整合核医学、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形成从患者筛选、给药实施到随访评估的标准化临床管理路径。
随后,远大医药旗下成都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史亚鑫博士介绍《泌尿肿瘤研发管线与研发平台介绍》,公司致力于开发一系列创新核药产品,例如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68Ga-PSMA-11和前列腺癌治疗的177Lu-Rosapatumab等产品,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着重阐述了其国际化的研发策略,并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加速核药产品的本土化进程,为广大泌尿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先进、有效的治疗选择。
最后,南京医科⼤学第⼀附属医院吕强教授介绍《四基因联检在尿路上皮癌临床应用经验》,通过临床真实病例展现了点突变+甲基化四基因联检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优势,突出四基因检测可在形态学改变前捕捉分子异常,是尿路上皮癌(UC)早诊与复发监测的关键补充手段。其灵敏度高达92.5%*,特异性高达95.8%*,以更高敏感性减少早期与低级别病变的漏诊,并可较传统手段更早发出复发预警。点突变+甲基化四基因联检是目前尿液检测手段中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方法。[1]

大咖共话环节,专家们围绕泌尿肿瘤核药研发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核素诊断与基因检测在泌尿肿瘤中的应用优势”成为讨论焦点,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两项升级版诊断技术在泌尿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点突变+甲基化四基因联检(FGFR3,TERT,ONECUT2,VIM)通过深度分析关键基因位点,为泌尿肿瘤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而核素诊断作为一种功能性分子影像学技术,凭借其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晰示踪肿瘤特定分子靶点的表达与分布,并且精准定位病灶范围,尤其在早期发现微小病灶、评估淋巴结转移及指导治疗策略制定方面展现出卓越价值,为泌尿肿瘤的精准分期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基因检测及核素诊断,将极大地提升泌尿肿瘤诊疗的精准化水平,为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

会议期间,专家顾问团还特别参访了’远大核药基地’。在研发生产人员的陪同下,专家们实地考察了核药研发、生产及质控的全流程,对远大医药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一流的研发生产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参访不仅加深了专家们对远大医药核药研发实力的认识,也进一步坚定了各方在泌尿肿瘤核药领域深化合作的信心。

本次“泌尿肿瘤核药研发与本土化发展专家顾问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泌尿肿瘤核药领域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远大医药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理念,携手国内外专家,共同推动泌尿肿瘤核药诊疗技术的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我们期待通过不懈努力,早日让更多创新核药产品惠及广大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1]数据来源:产品说明书
[2]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临床试验数据撰写,旨在学术交流与信息分享,并非产品广告宣传。文中提及的临床数据及结论均基于特定研究人群得出,个体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实际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